中国政府网  |   山西省政府  |   长治市政府 今天是

热点查询:长治沁源旅游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应急管理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保存为word 打印 关闭
索引号01236931-5/2021-07743
发文字号 发文时间2021-01-18
发文机关沁源县应急管理局 主题词预防 隐患 安全
标题沁源县应急管理局关于非煤矿山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主题分类安全生产监管 发布日期2021-01-18

沁源县应急管理局关于非煤矿山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时间:2021-01-18       大    中    小     

各非煤矿山企业: 

  根据省、市、县关于进一步做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以下简称“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要求,为推进非煤矿山领域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制定了《非煤矿山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市、县关于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的安排部署,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严格落实“四铁”工作要求,以安全风险管控为基础,健全安全风险评估制度,以隐患排查治理为手段,强化科学预防和精准监管,从源头上预防和消除安全风险隐患,坚决防范遏制事故发生。 

  二、基本原则

  (一)风险首位原则。突出安全风险防范,建立完善覆盖企业生产系统及关键环节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防控体系,全面做好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二)分级管控原则。企业对安全风险和排查出的隐患实行分级管控;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对辖区内企业实行分级分类监管,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全员参与原则。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各项安全责任分解落实到企业的每个岗位和每个员工,进一步推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地见效。

  (四)持续改进原则。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安全生产标准化等工作有机结合,持续完善推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上台阶。                                    

   三、实施内容

  (一)企业层面。

  1.前期准备工作。

  一是成立工作机构。企业要成立由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负责人、分管技术负责人、分管生产负责人和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等人员组成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机构,制定工作方案,自行组织或聘请有资质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及专家对各部门、各岗位和各工种开展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

  二是开展教育培训。强化全员安全教育培训,牢固树立风险意识,结合原国家安监总局《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规程规范、技术标准等各项要求,将重大安全风险隐患辨识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夯实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基础。 

  三是研判相关信息。要充分收集研判与企业生产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管理状况、生产流程、作业环境、设备设施及周边情况等信息,为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提供充足的基础资料。

  2.安全风险评估  

  一是科学划分风险单元。要结合实际,根据安全管理需要、生产工艺复杂程度、设备设施分布状况等情况,全面对生产系统、生产工艺、设备设施、重点环节等进行梳理,科学合理划分风险辨识和评估单元。 

  二是强化辨识安全风险。按照原国家安监总局《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应急管理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非煤矿山一线岗位安全生产指导手册的通知》(应急厅函〔2020〕159 号)和原省安监局《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管理五条规定》等要求,从生产活动、作业环境、设备设施、岗位操作、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辨识。要突出采掘、提升、运输、爆破、通风、排水、防火、放矿、筑坝、井控和采空区等重点环节,查明风险影响因素、影响范围,将其作为管控风险,排查治理隐患的重点。  

  三是开展风险分级评估。在全面辨识安全风险的基础上,要认真分析风险隐患可能导致事故的条件和后果严重程度,采取切实可行的评估方法将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级风险,分别采用红、橙、黄、蓝 四种颜色标识。在矿区总平面布置图、井上井下工程对照图等图纸上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

  四是完善安全风险清单。在风险辨识和分级评估之后,要建立完善安全风险清单,编制《重大安全风险隐患清单管控台账》,明确重大风险隐患存在的作业场所、整改措施、整改期限、整改结果、整改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整改验收人(由分管安全和技术负责人共同担任),并将整改有关资料存档备查。 

  3.安全风险管控

  一是编制管控方案。所有非煤矿山企业要综合分析辨识出的安全风险,在 2021年1月30日前制定完成本企业的安全风险管控方案,明确落实各项管控措施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和手段来消除及监控安全风险,确保风险可控。严格执行设备定期更新、检测检验制度,及时淘汰落后工艺装备。 

  二是实施分级管控。要结合安全风险清单,建立完善分级管控工作,明确各等级风险管控相对应的车间、班组和岗位人员,做到责任到人、责任到岗、管控到位,确保管控措施有效落实。

  三是设置公告警示。企业要在矿山入井(坑)口、交接班室 等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设置重大安全风险公告栏,结合应急管理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非煤矿山一线岗位安全生产指导手册的通知》(应急厅函〔2020〕159 号)要求,完善重点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指导员工安全规范操作。

  四是及时变更管控。企业生产工艺流程或采掘面、生产巷道、运输道路、边坡、排土场、井场、采空区等作业场所发生变化、组织机构发生变化、发生安全事故的,要重新进行风险辨识,及时完善调整风险分级管控措施。  

  4.检查督促落实  

  一是排查治理。要紧紧抓住“一把手”这个关键岗位,监督指导企业主要负责人严格落实安全风险管控方案要求,实现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的闭环管理。要突出采掘、提升、运输、爆破、通风、排水、防火、放矿、筑坝、井控、采空区等重点环节的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防范坠罐跑车、中毒窒息、冒顶片帮、透水、火灾、溃坝漫顶、井喷等事故发生。  

  二是检查落实要采取查阅记录、抽查检查等方式,对责任单位、责任人对风险管控措施和责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强化实施绩效考核,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必要的奖惩激励,确保各项风险管控措施落到实处。

  三是完善机制。要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与安全标准化创建有机融合,通过规范标准化体系运行,推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改进提升,良性循环,推动双重预防机制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