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索引号:01236931-5/2018-34060 | |
发文字号: | 发文时间:2018-08-06 |
发文机关:沁源县统计局 | 主题词:区域经济转型,考评办法 |
标题: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考评办法主要指标解释 | |
主题分类:统计 | 发布日期:2018-08-06 |
资料来源:省商务厅
开发区经营(销售)收入 指开发区报告期内入区企业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等主要经营业务取得的营业收入总额。由于各行业财务上的区别,请参照各行业“利润表”中的有关指标填列。农业企业为产品销售收入;工业企业为产品销售收入;建筑业企业为工程结算收入;交通运输业企业为主营业务收入;批发、零售贸易企业为商品销售收入;餐饮业企业为营业收入;金融业企业为营业收入;房地产企业为营业收入;服务业企业为营业收入;旅游业企业为营业收入;租赁业企业为经营收入。该指标为月度统计指标,数据由各开发区在“山西省开发区建设统计考核系统”中填报获得,系统中指标名称为“开发区入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资料来源:省商务厅
开发区投资强度 是衡量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的指标。
计算公式:开发区投资强度=当年末开发区累计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当年末开发区已开发面积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指开发区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包括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及个体户进行的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建设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
当年末开发区已开发面积指报告期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区域面积。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为月度统计指标,已开发面积为年度统计指标,数据均由各开发区在“山西省开发区建设统计考核系统”中填报获得。
资料来源:省商务厅
开发区当年实际利用省外直接投资 指开发区报告期内签定的合同内资金额的实际执行数,即省外境内投资者根据签定的合同(章程)的规定实际缴付的出资额,包括省外境内投资者以现金、实物、技术等作为投资;投资收益的再投资;以及在实施的项目投资总额内,企业从本省行政区域以外借入的资金。不包括本省行政区域之内各市间互相投资的资金及国家拨款。该指标为月度统计指标,数据由各开发区在“山西省开发区建设统计考核系统”中填报获得,系统中指标名称为“开发区实际引进境内省外投资”。
资料来源:省商务厅
开发区研究与试验(R&D)经费支出 指开发区报告期内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中用于开展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实际支出。该指标为年度统计指标,数据由各开发区在“山西省开发区建设统计考核系统”中填报获得。
资料来源:省商务厅
园区入园企业个数 指园区报告期内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并实际存续的法人单位数,包括内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等。该指标为年度统计指标,数据由各县政府负责收集整理汇总上报,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资料来源:省商务厅
园区经营(销售)收入 指园区在报告期内企业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等主要经营业务取得的营业收入总额。该指标为月度统计指标,数据由各县政府负责收集整理汇总上报,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资料来源:省商务厅
园区投资强度 是衡量园区土地利用效率的指标。
计算公式:园区投资强度=当年末园区累计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当年末园区已开发面积。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指园区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包括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及个体户进行的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建设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
当年末已开发面积指截至当年末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区域面积。投资强度为年度指标,计算投资强度所用2项指标数据由各县政府负责收集整理汇总上报,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资料来源:省商务厅
煤炭产业占比降低率 指报告期内煤炭行业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的变化。煤炭产业即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指对各种煤炭的开采、洗选、分级等生产活动。不包括煤制品的生产和煤炭勘探活动。
计算公式:煤炭产业占比降低率=报告期煤炭行业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上一年度煤炭行业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资料来源:省统计局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指报告期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七大产业。
计算公式: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0%
资料来源:省统计局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指报告期内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高技术产业(工业)是指国民经济行业中R&D投入强度(即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相对较高的制造业行业,包括: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信息化学品制造等6大类。
计算公式: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高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0%
资料来源:省统计局
高新技术企业数 指报告期内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的居民企业。
资料来源:省经信委
规上工业企业净增数量 指报告期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的变化。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计算公式:规上工业企业净增数量=报告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上一年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
资料来源:省统计局
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比提高率 指报告期内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变化。
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国民经济三大产业,涉及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已成为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增长因素。目前,全国尚没有统一民营经济的概念、口径及核算范围。根据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规定:我省民营经济包括除国有及国有控股、外商和港澳台独资及控股以外的其他各种所有制经济(包括个体户)。
计算公式: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比提高率=报告期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比-上一年度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比
资料来源:省统计局
“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数量、增长速度及农业标准化生产率
“三品一标”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数量指使用安全的投入品,产地环境和产品质量均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经由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产地认证、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产品认证合格、并允许使用特有标志的安全农产品的数量。
绿色食品认证数量指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合格、并允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数量。
有机农产品认证数量指按照国家标准(GBT19630—2011)规定的技术规范生产,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兽药、肥料、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不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及其获得的产物,并获得合法机构认证,允许使用有机标志的农产品数量。
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数量指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经农业部审核批准,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的标志数量。
农业标准化指以农业为对象的标准化活动,按照“统一、简化、协调、选优”的原则,把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和成熟的生产经验组装成农业标准,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纳入标准化生产和管理的轨道,从而取得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最佳效益,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资料来源:省农业厅
年销售收入500万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 指报告期内所有销售收入达到500万元(含5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企业产品销售和其他销售所取得的收入。
年销售收入500万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增长速度
计算公式:年销售收入500万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增长速度=(报告期内500万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上一年度500万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1)×100%
资料来源:省农业厅
旅游总收入 指报告期内游客(入境游客和国内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由游客或游客的代表为游客)支付的一切旅游支出。旅游支出应包括过夜游客和一日游游客在整个游程中行、游、住、食、购、娱,以及为亲友、家人购买纪念品、礼品等方面的旅游支出,不包括为商业目的购物、购买房、地、车、船等资本性或交易性的投资、馈赠亲友的现金及给公共机制的捐赠。旅游收入包括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
计算公式:旅游总收入=旅游人次×旅游花费
其中:旅游花费按照国家旅游局“入境游客在中国(大陆)花费抽样调查方案”和“地方接待国内游客抽样调查方案”规定的方法进行抽样调查得出。
旅游总收入增长速度
计算公式:旅游总收入增长速度=(报告期内旅游总收入/上一年度旅游总收入-1)×100%
资料来源: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固定资产投资 即固定资产投资额。指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总称。包括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及个体户进行的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建设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
工业投资 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投资到采矿业、制造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的投资额。
工业投资增长速度
计算公式:工业投资增长速度=(报告期工业投资完成额/上一年度工业投资完成额-1)×100%
资料来源:省统计局
基础设施投资 包括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管道运输业,装卸搬运和运输代理,邮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水利管理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等12个行业投资额。
基础设施投资增长速度
计算公式:基础设施投资增长速度=(报告期基础设施投资完成额/上一年度基础设施投资完成额-1)×100%
资料来源:省统计局
其他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中除工业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以外的所有投资额。
其他投资增长速度
计算公式:其他投资增长速度=(报告期其他投资完成额/上一年度其他投资完成额-1)×100%
资料来源:省统计局
R&D经费投入强度 指报告期内R&D经费支出与GDP(地区生产总值)之比,是衡量一国或一个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努力程度的重要指标。
计算公式:R&D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支出/地区生产总值(GDP)×100%
资料来源:省科技厅、省统计局
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 指报告期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GDP)之比。
计算公式: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地区生产总值(GDP)×100%
资料来源:省统计局
发明专利申请量 指报告期内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按规定缴足申请费、符合进入初步审查阶段条件的专利申请数量。是发明专利申请量、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之和,反映技术发展活动是否活跃,以及发明人是否有谋求专利保护的积极性。专利申请数量越多,表示一个社会的创新能力越高,社会就越有活力。
资料来源:省科技厅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 指报告期内每万人拥有经国内外知识产权行政部门授权且在有效期内的发明专利件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研产出质量和市场应用水平的综合指标。
资料来源:省科技厅
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 指报告期内科学技术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
科学技术支出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反映科学技术方面的支出,即政府收支分类科目206科目下的所有支出。包括:科学技术管理事务、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研究与开发、科技条件与服务、社会科学、科学技术普及、科学交流与合作、科技重大项目和其他科学技术支出等。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指通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性收入安排的,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支出。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国防支出、公共安全支出、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节能环保支出、城乡社区支出、农林水支出、交通运输支出、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商业服务业等支出、金融支出、援助其他地区支出、国土海洋气象等支出、住房保障支出、粮油物资储备支出、预备费支出及其他支出等。
计算公式: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科学技术支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0%
资料来源:省财政厅
省级及以上技术中心企业数 指报告期内按照《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管理办法》(2016年第34号令)规定,经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联合认定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以及按照《山西省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2008年第219号政府令)规定,经省经信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太原海关联合认定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两者数量之和。
资料来源:省经信委
开展产学研合作企业所占比重 指报告期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委托外单位或与外单位合作进行研发活动的企业所占的比重。外单位包括境内高校、境内独立研究机构、境内注册的外商独资企业、境内注册的其他企业、境外机构等。
计算公式:开展产学研合作企业所占比重=(委托外单位开展研发的企业数+与外单位合作开展研发项目的企业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100%
资料来源:省统计局
重点实验室 指依托一级法人单位建设、具有相对独立的人事权和财务权的科研实体,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实验室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国务院部门(行业)或地方省市科技管理部门是行政主管部门,实验室依托单位主要以中科院各研究所、重点大学为主体。此外还有建在企业(中央企业为主体)的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利于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指依托行业、领域中科技实力雄厚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来组织高水平研究开发、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重要基地,是统筹科技资源的重要载体,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开发条件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旨在贯彻“创新、产业化”的科技工作方针,促进产学研深度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进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为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培养并聚集一批高素质的工程化技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
科技企业孵化器 指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为宗旨的科技创业服务机构。
众创空间 指顺应创新2.0时代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大众创新趋势,把握全球创客浪潮兴起的机遇,根据互联网及其应用深入发展、知识社会创新2.0环境下的创新创业特点和需求,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的统称。
资料来源:省科技厅
空气优良天数比例 指报告期内空气质量指数类别为优与良的天数所占的百分比。空气质量评价使用AQI指数法。
计算公式:D=A/B×100%
其中,D表示优良天数比例;A表示评价时段内优良天数,即评价时段内优天数与良天数之和;B表示评价时段内有效监测天数。
资料来源:省环保厅
PM2.5年均浓度下降率 指报告期内PM2.5年均浓度与考核基数相比下降的比例。
计算公式:PM2.5年均浓度下降率=(报告期PM2.5年均浓度/上一年度PM2.5年均浓度-1)×100%
资料来源:省环保厅
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 指报告期内地表水断面水质Ⅰ-Ⅲ类(优良水体)的数量占地表水断面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达到或优于Ⅲ类的地表水断面数/地表水断面总数×100%
劣Ⅴ类水体比例 指报告期内地表水断面水质劣于Ⅴ类(重度污染)的数量占地表水断面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劣Ⅴ类水体比例=劣于Ⅴ类的地表水断面数/地表水断面总数×100%
资料来源:省环保厅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指报告期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费量(等价值),是一个地区能源消费总量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其中,能源消费总量既包括全部三次产业的生产、经营及其他活动用能,也包括居民生活用能。
计算公式: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能源消费总量/地区生产总值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
计算公式: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报告期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上一年度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1)×100%
资料来源:省统计局
万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 指报告期内生产(创造)一个计量单位的规上工业增加值所消耗的能源。
计算公式:万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能源消费量/规上工业增加值
万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
计算公式:万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报告期万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上一年度万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1)×100%
资料来源:省统计局
用水总量控制指标 指报告期内用水总量(开发利用的地表水、地下水、区域外调入水量及中水、矿井排水等非常规水源的总和)。
资料来源:省水利厅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降低率 指报告期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比上年下降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降低率=(报告期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上一年度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1)×100%
其中,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用水总量/地区生产总值
资料来源:省水利厅、省统计局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率 指报告期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上年下降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率=(报告期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上一年度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100%
其中,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工业用水量/工业增加值
资料来源:省水利厅、省统计局
当年造林面积 指报告期内造林完成面积。
造林合格率 指报告期内造林成活率≥85%(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上地区≥70%)的造林面积占总造林完成面积的百分比。
资料来源:省林业厅
草地改良新增面积 指报告期内在天然草地上不破坏原有植被的条件下,通过撒种、补播或进行灌溉、松土、施肥、围栏封育等措施,使天然草地得到改善的面积。但在同一草地上补种两次或采取两种以上措施的面积,不能重复计算。
耕地种草新增面积 指报告期内在耕地上进行人工种草的面积。但在同一块草场上播种两次或采取两种以上措施的面积,不能重复计算。
资料来源:省农业厅
耕地保护率 指报告期内耕地实际保有量与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护目标的比率。
计算公式:耕地保护率=(上一年度实际耕地面积-报告期耕地减少面积+报告期新增耕地面积)/当地土地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护目标
资料来源:省国土厅
违法用地率 即违法占用耕地比例,指报告期内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比例。
计算公式:违法占用耕地比例=违法占用耕地面积/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100%
注:“违法占用耕地面积”=(未报即用+边报边用+违法批准占用)中的耕地面积;“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本年批本年建+往年批准本年建+违法用地)中的耕地面积。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地下降率 指报告期内创造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消耗建设用地量比上一年度下降比率。
计算公式: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地下降率=((上一年度建设用地面积/报告期GDP)/(上上一年度建设用地面积/上一年度GDP)-1)×100%
资料来源:省国土厅、省统计局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指报告期内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生产货物或提供服务活动而增加的价值,为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扣除农林牧渔业现价中间投入后的余额。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指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的全部产品总量和对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进行的各种支持性服务活动的价值。
农林牧渔业中间消耗指农林牧渔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包括物质产品消耗和非物质性服务消耗。
规上工业增加值 指规上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生产法和收入法。
生产法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现价、新规定)-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
收入法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进度统计中,工业增加值=行业中类工业总产值乘对应行业中类增加值率。
建筑业增加值 指建筑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建筑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从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开始,建筑业现价增加值按生产法和分配法(收入法)两种方法计算,以收入法的计算结果为准。
建筑业由房屋建筑业、土木工程建筑业、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组成。建筑业企业是指专门从事土木工程、房屋建设和设备安装以及工程勘察设计工作的生产部门。
服务业增加值 即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以及农、林、牧、渔业中的农、林、牧、渔服务业,采矿业中的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资料来源:省统计局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指报告期内按照现行财政体制规定列入地方预算,缴入地方金库的财政收入。具体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税收收入,包括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税以及其他税收收入等;二是非税收入,包括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捐赠收入、政府住房基金收入、其他收入等。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速度
计算公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速度=(报告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上一年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00%
资料来源:省财政厅
可支配收入 指调查户在报告期内获得的、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调查户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可支配收入既包括现金,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
工资性收入指就业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和各种福利,包括受雇于单位或个人、从事各种自由职业、兼职和零星劳动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和福利。
经营净收入指住户或住户成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收入,是全部经营收入中扣除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和生产税之后得到的净收入。计算公式具体为:
经营净收入=经营收入-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
财产净收入指住户或住户成员将其所拥有的金融资产、住房等非金融资产和自然资源交由其他机构单位、住户或个人支配而获得的回报并扣除相关的费用之后得到的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包括利息净收入、红利收入、储蓄性保险净收益、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租金净收入、出租房屋净收入、出租其他资产净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净租金等。
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养老金或退休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经常性捐赠和赔偿、报销医疗费、住户之间的赡养收入,以及本住户非常住成员寄回带回的收入等。转移性收入不包括住户之间的实物馈赠。
转移性支出指住户对国家、单位、住户或个人的经常性或义务性转移支付。包括缴纳的税款、各项社会保障支出、赡养支出、经常性捐赠和赔偿支出以及其他经常转移支出等。
转移净收入=转移性收入-转移性支出
计算公式:可支配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
计算公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报告期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0%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
计算公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报告期内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一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0%
资料来源:山西调查总队、省统计局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 指报告期内社会生产过程中产出量与所用劳动投入之比,反映人类通过劳动同自然界进行物质变换的能力。
计算公式: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地区生产总值/年平均全社会从业人员
资料来源:省统计局
工业企业实现利税 指报告期内规上工业企业主营税金及附加、应交增值税和利润总额之和。
工业企业实现利税增长速度
计算公式:工业企业实现利税增长速度=(报告期工业现价利税总额/同期工业现价利税总额-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