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点击沁源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栏目。今天,我们邀请到了沁源县政府金融工作中心主任郭鹏飞同志,围绕“开拓创新,细化举措,让县域市场主体尽情畅饮金融活水”为主题,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欢迎大家积极参与,踊跃提问。欢迎您,郭主任。
郭鹏飞: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郭鹏飞,今天能以这样的方式和大家交流,感到非常高兴。首先,感谢沁源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能够提供这么好的平台,同时感谢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和关注政府金融工作中心在服务县域市场主体方面工作的各位网友,衷心希望广大网友给金融中心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主持人:郭主任,首先请您谈谈金融在市场主体倍增中扮演什么角色?咱们金融中心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郭鹏飞:今年是市场主体建设年,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市场主体的数量和质量代表着当地的市场活力、营商环境优劣和发展后劲。为更好地激发市场主体,省里推出了市场主体倍增“1+1+8+1”政策体系,通过全周期、全流程、全要素政策创新,为市场主体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在这些政策体系里,金融支持举足轻重。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在信用贷款、担保体系、普惠金融、企业上市等领域给予市场主体多方面的金融支持,进一步缓解市场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促进市场主体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对于沁源来讲,到2025实现市场主体倍增,那么就意味着将新增1万户市场主体,我们金融中心要充分发挥抓总施策效能,创优工作机制,协调银行金融机构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开展入企服务,在银行和市场主体间搭建桥梁,通过这些工作,让市场主体切实能感受到金融的支持。
主持人:刚才您谈到了在市场主体倍增中充分发挥抓总施策效能,那么,郭主任,您能谈谈金融在市场主体倍增中有哪些政策吗?又是如何抓的呢?
郭鹏飞:首先,我们做到学好政策求突破。我们认真学习了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的意见》、《关于强化市场主体倍增要素服务保障的若干措施(试行)》以及市委、市政府《长治市市场主体倍增工程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其次,我中心会同县人民银行沁源支行、县银保监组开会逐条逐项研讨,并开展实地调研走访,结合工作实际,我们制定了《金融支持市场主体倍增政策落实任务清单》和《金融支持市场主体倍增要素服务保障落实任务清单》。“两清单”的制定,对推动县域金融机构开展市场主体倍增工作提供了很重要的指导和帮助。可以这么说,“两清单”是开展金融支持市场主体倍增的指南针和路线图。为了把“两清单”落细落实,我们建立了金融支持市场主体倍增工作“四个机制”:一是定期开会推进机制;二是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机制;三是畅通信息报送反馈机制;四是强化督导回头看机制;只要抓好这四个机制,两清单的内容就能得到落实,这个抓总施策就能发挥最大的效能。
主持人:郭主任,请您介绍一下金融支持市场主体倍增“两清单”的内容?
郭鹏飞:首先,我讲一下市场主体倍增政策落实任务清单,围绕“加大融资支持力度”,重点涉及到:
一是用好政府性融资担保市县一体化运营改革成果。这项任务是省委、省政府安排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推动我市融资担保行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更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实现市场主体倍增的重要举措。目前,政府性融资担保市县一体化运营改革工作已基本完成,市财鑫担保公司已与县域法人银行签订总对总协议。
二是推动开展应收账款融资服务。支持中小微企业以其持有的链主企业应付账款开展融资。这里解释一下,应收账款融资是指企业申请贷款时,以自己的应收账款作为一种抵押,转让给银行以便于申请贷款,银行的贷款额一般为应收账款面值的50%-90%,企业将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后,再向买方发出转让通知,并要求其付款至融资银行。这种融资方式有什么好处呢?一方面能够缩短企业应收账款收款天期,提高资金的周转速度,同时又能够降低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目前,我们依托人民银行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开展这种融资模式,便利供应链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此外,山西银行、建设银行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企业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还开展有“政采智贷”应收账款融资服务。
三是充分发挥信用平台融资服务作用。充分发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作用,加大对各部门信息归集、共享与应用的力度,打造县级征信平台。去年以来,已经累计为全县6000多人次和116户企业提供征信报告查询服务。
此外,在培育壮大产业主体方面,我们正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引导银行机构开展涉农不动产、动产、权利等灵活抵质押贷款业务。清单里还列出,要深化“数字金融+民生”服务,鼓励银行机构针对不同市场主体打造特色信贷产品。金融中心积极引导县域银行金融机构争取上级行支持、打造特色产品。比如,县农商银行去年开展的“诚信贷”,就是一款针对本地优质中小微企业法人客户及企业主推出的一款免抵押、免担保的纯信用贷款,主要用于企业的流动资金周转,具有“一次授信、随用随贷、循环使用、方便快捷”的作用,对于小微企业或农户额度最高不超10万元,对于一般的企业法人最高不超300万元。我们的小微企业、农户或企业法人(实际控制人)只要没有不良信用记录,并且正常经营2年以上,符合银行信用资质的,就基本可以申请这种信用贷款。再比如,工商银行的“税务贷”,指在依法合规的基础上,银行、税务部门通过共享区域内小微企业纳税信用数据,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的信用贷款业务。参与该项目的金融机构根据小微企业的纳税信用状况以及缴纳税款情况,向其提供短期生产经营周转贷款和其他综合金融服务的一款金融服务项目。贷款按照普惠优惠利率执行,通过在线申请,最高可达300万的额度,而且能够随借随还。邮储银行推出的创业担保贷款,针对农村自主创业农民、城镇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和返乡创业农民工等10类人群创业,提供无担保、无抵押、纯信用的贷款,并且是由财政全额贴息,最高贷款额度可以达到30万元,贷款使用期限最长3年,将充分发挥创业贷款助推就业创业的作用。
主持人:郭主任,《金融支持市场主体倍增政策落实任务清单》您已经讲了很多,而且都有实例,那么关于《金融支持市场主体倍增要素服务保障落实任务清单》又有哪些好的政策呢?
郭鹏飞:清单中列出“银行机构要减少抵押担保依赖,推动全县信用贷款占比显著提高、获得信用贷款户数显著增加”。为什么要这样提呢?有贷过款的网友们知道,一般个体或法人向银行贷款,必须有抵押物或质押物,比如贷款买房子就要把房产证质押到银行。这是出于银行对于风险的控制,为了能够确保贷款出现风险时能够用抵(质)押物及时偿还。那么,对于一些小微企业或农业类经营主体来说,他们没有可用于变现的有效抵(质)押物,或者自身有效资产根本不够用于抵押偿还银行贷款。所以这些市场主体就出现了“融资难”的问题。那么,银行贷不上款怎么办呢?有些小微企业开始转向民间高利贷或者P2P贷款,这些贷款往往利息很高,有些甚至达到20%以上,导致企业不堪重负、负债累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一方面加大对民间高利贷、P2P贷款的整治力度,另一方面采取“疏堵结合”,大力发展普惠金融,采取贷款贴息、政策性担保等财政与金融手段相结合的市场化措施,去鼓励、引导金融机构给中小微企业放款,特别是要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对信用贷款的投放,较少银行对于抵押担保的依赖。这就是清单里列出这一条的意义所在。
清单中列出要“建立健全企业资金链应急周转保障资金”。这一条什么意思呢,比如企业在偿还银行到期贷款时,有时候可能面临自有资金不足的问题,如果不能按期偿还贷款,那么可能就会面临贷款逾期的问题,这会导致企业进入银行机构的不良名单,进而影响企业的征信。那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建立这个“过桥性质”的应急周转保障资金。在去年6月,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印发山西省企业资金链应急周转保障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晋政办发〔2021〕52号)文件,要求各市落实不少于2亿元的配套资金,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银行信贷条件、生产经营正常、贷款即将到期但足额还贷出现暂时困难的本地企业,提供低成本“接续还贷”服务。目前,我们就正积极对接市级应急周转保障资金,及时的为符合条件的本地企业提供好接续还贷服务,帮助市场主体度过困难。
清单中列出要“建立县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名单”,推送至银行业机构。我中心积极与县审批局对接,截至目前,已累计为县域各金融机构推送相关市场主体名单1万余户,实现企业对接450余户,为26户县域企业成功授信、贷款3677.9万元。县域各银行金融机构已设立首贷服务站点,开通了首贷服务热线。
清单中列出要依托融资再担保机构,加快“三晋贷款码”长治应用,及时归集市场主体融资需求。“三晋贷款码”是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牵头、依托省再担保公司推出的融资便利服务产品,旨在收集各市场主体的融资需求、并推送至有关银行机构,帮助市场主体及时获得贷款资金。企业只要用手机进行扫码,在里面填写融资需求信息,后台大数据就可及时将企业信息推送至合作的金融机构,从而实现精准对接。由于“三晋贷款码”还没有在长治地区应用,今后我们中心会加紧对接。
清单中列出要推动全县银行机构编制授权、授信、受理回告等“四张清单”,明确小微信贷办理流程,建立普惠金融事业部,落实首贷、续贷、信用贷、中长期等贷款政策,推动建立“敢贷、愿贷”的小微金融服务长效机制。目前,县域各银行金融机构已开始推行“四张清单”公示制定。
清单中列出“要推动企业碳账户监测试点工作,深化企业碳账户应用,精准对接金融服务”。我们知道,国家提出了要在2030年达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个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就要引导传统产业通过技术革新、节能降耗,建立企业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机制。开展企业碳账户监测试点工作,就是从这个背景出发。目前,长治作为全省首家开展企业碳账户监测试点城市,人民银行作为牵头部门会同环保局等职能部门在去年已经开始了这项工作,对工业企业碳排放指标按季度进行监测。目前我县初步选择了40家工业类企业,通过企业所在的开户银行共享企业碳排放数据,利用人民银行网上监测平台进行非现场监测,将碳排放数据作为获得信贷的条件之一。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引导人民银行县支行建立完善企业碳账户监测试点工作机制,在企业名录库建立、数据采集校核、结果运用等方面加强沟通协调。
清单中列出要支持银行机构打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属信贷产品。这类企业是指符合国家有关企业划分标准、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道路的中小企业。由于这类企业的发展潜力很大,而且本身具有很好的技术优势或专业优势,对产业链具有明显的支撑作用。但往往这些企业由于自身规模有限,资金实力与大型企业有较大差距,在实际的融资中收到一些制约。那么为了使得这类企业更好地发展,就有必要加大对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打造针对于这些企业的专属特色产品。我在刚才举的例子中也提到了,农商银行的“诚信贷”、工商银行的“税务贷”、邮储银行的创业担保贷款,这类贷款从广义上讲都可归类为专属的特色信贷产品。此外,还有山西银行的“银保通”信贷产品,贷款金额最高200万,贷款时间最长一年,是针对于优良小微企业,以企业纳税信用价值为基础,依据企业经营状况、净资产、纳税记录和纳税金额发放的,用于短期生产经营周转的流动资金信用贷款。
主持人: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为我县市场主体倍增打开了便利之门,那咱们又是如何让市场主体迸发活力,真正的“活起来”呢?
郭鹏飞:山西省人民政府在2021年就下发了《关于印发山西省推进企业上市“倍增”计划的通知》,长治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于2021年6月下发了《长治市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挂牌10条措施》,鼓励各地要抢抓国家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和企业上市注册制改革的重大机遇,积极培育合格市场主体,开展股份制改造,鼓励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实现转型升级、不断提升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说,让市场主体真正的“活起来”,就要引导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也就是让企业上市。但企业要实现上市,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借助资本市场实现企业转型乃至腾飞的意识,需要有上市的氛围,意识和氛围都需要培养,那让符合条件的企业可先到山西股权交易中心进行挂牌,就是很重要的一步,可以说走了这一步,就迈开了向资本市场进军的关键一步。去年,咱们沁源县有16家企业进入省股权交易中心展示板,展示板新增数量居全省第四。截至当前,我县累计有33家县域企业进入山西省股权交易中心不同板块实现挂牌(今年已有10家进入展示板),3家企业进入全省挂牌上市后备资源库;3家企业正在开展晋兴板挂板工作。目前,我县已成功入选山西省资本市场县域工程试点县域,全省入选县共计71个。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郭主任到我们在线访谈节目与大家一起交流。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能一一答复网友们的问题。如果网民朋友对我县金融支持市场主体工作还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可以通过沁源县人民政府网等多种渠道反馈,我们将尽力给网友们做出满意的答复。再次感谢沁源县政府金融工作中心郭鹏飞主任做客政府网站,同时也非常感谢各位网友的热情参与,本次访谈到此结束,我们下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