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索引号:01236931-5/2019-37615 | |
发文字号: | 发文时间:2019-12-31 |
发文机关:沁源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 主题词:总结;主要指标;工作计划; |
标题:沁源县供销社2019年度工作总结及2020年度工作计划 | |
主题分类:其它 | 发布日期:2019-12-31 |
2019年,我县供销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和“两会”精神,紧紧围绕“绿色立县,建设美丽沁源”发展战略,坚定不移按照“转型、增绿、开放、强基、富民”五大发展思路和“修路、种树、治水、兴文、尚旅”五条发展路径,面向“三农”、创新发展、突出重点、奋力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
一、主要指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主要指标任务完 2019年一至十一月份,全系统商品销售总额完成14.9亿元,同比增长16%;利润总额完成99万元,同比增长5%。二、主要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二、主要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一)突出抓好项目建设,推进供销社转型发展
今年以来,我们以增实力强服务为出发点,突出抓好项目建设。一是推进《沁源县现代商贸综合服务体建设项目》。项目内容包括水果蔬菜肉类农产品交易区、日用品副食品盐产品农资产品交易区、水漾年华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区、冷链冷库仓储物流配送中心、综合检验检疫中心、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综合服务中心等七大功能区。该项目位于沁河镇河西村,占地面积(一)突出抓好项目建设,推进供销社今年以来,我们以增实力强服务为出发点,突出抓好项目建设。一是推进《沁源县现代商贸综合服务体建设项目》。项目内容包括水果蔬菜肉类农产品交易区、日用品副食品盐产品农资产品交易区、水漾年华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区、冷链冷库仓储物流配送中心、综合检验检疫中心、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综合服务中心等七大功能区。该项目位于沁河镇河西村,占地面积130亩,计划总投资1.126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沁源县商品流通重要的集散地,可极大地缓解优质农产品储存难、保鲜难、交易难问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一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提供全程服务,综合性极强的项目,已成为我县绿色市场建设的排头兵。目前,已完成用地规划、立项、环评、可研等项目前期工作,并已逐级上报省、市供销社及全国总社。二是推进《沁源县嘉园农业社会化服务工程项目》。项目内容包括:大田引种驯化繁育濒临灭绝中药材种苗200余亩,新建育苗日光温室5000平米,建设14个乡镇野生中药材种植基地30万亩,改扩建仓储和粗加工车间7000平米;建设网上电子销售数据平台,拓展销售渠道,利用全县供销网络,建设14个乡级药材收购站。使其成为全县中药材、香菇、小杂粮种植产业的重点项目和龙头基地。项目实施主体为供销社下属嘉源新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投资2200万元,己经县发改、环保等部门审核备案,正在做项目可研。去年,我们利用原庄儿上供销社闲置房屋,已建成乡村康养旅游驿站、中药材收购站及展厅、土特产品展厅、供销记忆馆、扶贫便民超市等服务设施。并完成了土地流转办证、荒滩造地、整理和仓储、育苗日光温室场地的平整及水、电、路三通。今年,我们聘请农大教授进行技术指导,实施野生药材种苗驯化繁育栽培,繁育驯化濒临灭绝的黄精、穿地龙、沁党参、荆芥等道地中药材20余种,面积达到 220余亩。并推广中药材种苗繁育与高寒地区豆角套种栽培技术,获得成功,为公司增加收入5万余元。公司从去年11月成立至今已为当地农民务工增收10万余元,并为周围三个村兑现产业分红1.8万元。特别是今年省社综改督查组、省社供销协会、省盐业集团有关领导亲临嘉源公司,实地调研,现场指导,予以肯定,给我们增加了继续推进项目的信心,我们计划明后两年在全县大面积推广种植野生道地中药材,发挥绿色,创建特色,引领发展。
(二)有效利用闲置资产,推进招商引资发展
我县供销社存在不少闲置资产,长期不能有效利用。据统计,基层社和公司空闲场地达(二)有效利用闲置资产,推进招商引我县供销社存在不少闲置资产,长期不能有效利用。据统计,基层社和公司空闲场地10余处,约12000平方米。由于上述场地大多位于偏远乡镇,开发利用有一定难度。今年,我们抓住王凤村交通状况好转的机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宣传推介原王凤供销社闲置场地价值,最终与太原客商郭蕾达成合作协议,利用原王风供销社闲置场地合作建设山西省沁源县太岳酒厂产业园。今年11月3日,这一项目在沁源县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招商引资(北京)推介会上,作为县委、县政府所提交的五个项目之首成功签约。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现已完成总平面位置图、施工设计图的制作及营业执照办理、立项批复,环评手续正在办理中。
(三)强化绿色立县理念,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
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是县委、县政府绿色立县的重大战略举措。去年以来,根据市供销社和沁源县委、县政府有关要求精神,我们全面参与全县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主要承担生活垃圾可回收物的回收、分拣、利用等,为当地绿色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提档升级作用。今年,已经完成了(三)强化绿色立县理念,积极参与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是县委、县政府绿色立县的重大战略举措。去年以来,根据市供销社和沁源县委、县政府有关要求精神,我们全面参与全县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主要承担生活垃圾可回收物的回收、分拣、利用等,为当地绿色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提档升级作用。今年,已经完成了14个基层社再生资源回收站的建设,投资3万余元对法中、交口再生资源回收站进行改造提升。县财政拔专款为县再生资源回收公司及基层社回收站购置11辆回收车辆,对县城机关、生活小区、商店、学校、医院30个垃圾分类试点单位实行“定点、定时、定车、定人”新模式,进行可回收物的收运;基层回收站在乡村开展电话预约回收、定期上门回收等回收服务;设立“两网融合”办公室,运用“两网合一”的管理模式,与县垃圾公司建立信息平台共享机制,进行可回收物回收种类、交易价格、回收方式等信息共享,提供高效率、高质量回收服务。现该项目已纳入长治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内。今年1至10月份仅县城就回收再生资源16964公斤,其中:塑料2062公斤,废纸14902公斤(含低值再生资源)。
(三)强化绿色立县理念,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
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是县委、县政府绿色立县的重大战略举措。去年以来,根据市供销社和沁源县委、县政府有关要求精神,我们全面参与全县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主要承担生活垃圾可回收物的回收、分拣、利用等,为当地绿色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提档升级作用。今年,已经完成了
(四)实施改革创新试点,努力实现“二次创业”
今年,我们认真落实《沁源县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积极组织实施省市供销社下达的今年,我们认真落实《沁源县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积极组织实施省市供销“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任务和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试点工作。一是及时分解任务,确定条件相对比较好的赤石桥、法中供销社为“三位一体”工作试点社;渣滩民丰种植合作社为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试点社。二是制定了《沁源县开展“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和《沁源县供销社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管理办法》。目前,上述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基本实现省市社提出的目标要求。
(五)坚持为农服务宗旨,提升为农服务水平
我们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努力提升为农服务水平。一是积极推进为农服务组织建设,夯实为农服务基础。对宏盛源专业合作社按照省级示范社的标准进行对标建设,通过指导帮建,使其软硬件设施全面达到省级示范社的要求。协助大团结和宏盛源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及著名商标的注册工作。二是抓住实施我们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努力提升为农服务水平。一是积极推进为农服务组织建设,夯实为农服务基础。对宏盛源专业合作社按照省级示范社的标准进行对标建设,通过指导帮建,使其软硬件设施全面达到省级示范社的要求。协助大团结和宏盛源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及著名商标的注册工作。二是抓住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的机遇,以建设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为农服务体系为目标,为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代耕代种、农机服务、农资直供等社会化服务。三是积极搭建电子商务平台,推进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建设,努力完善县级平台+村级服务站的电子商务网络服务体系。全年新建提升电商服务站5个,总数达到总数达到17个;新建提升专业合作社3个,总数达到10个;新建提升惠农服务站3个,总数达到12个;新增土地服务面积1.2万亩,总数达到2万亩,在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综合改革缺乏专项发展资金支持。中央及省政府出台的政策宏观性强,地方缺乏相应的针对性强的配套措施,对综改的支撑作用不明显。在推进设施改造、项目建设方面资金缺口较大。
二是社有企业转型发展慢、整体实力弱。出租资产是系统绝大多数单位的主业,有的单位无资产可租,只有破房烂屋,更谈不上市场竞争力。
三是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供销干部职工队伍老化,与供销社不断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发展经营业务的要求不适应,成为制约供销社发展的瓶颈。
2020年工作计划
2020年,我们要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坚持宗旨,科学谋划,凝心聚力,发奋努力,全面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再上新台阶。
(一)继续加强农村电商网络体系建设
按照“互联网+供销社”模式,建设村级电商服务站5个,全县农村电商服务站总数达到22个。同时,对已建成的17个村级电商服务站进行改造提升,初步完成县级平台+村级服务站的电子商务网络服务体系,助推乡村振兴。
(二)继续推进基层“三社”体系建设
一是推进基层社改造。完成法中社、赤石桥等社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工作,为全县供销社转型创造条件。二是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省级示范社标准,改造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带动农民脱贫增收。三是发展综合服务社。以提升农村综合服务社功能为目标,完成5个社提质扩面工程,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水平。
(三)继续健全和完善为农服务网络
以建设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为农服务体系为目标,健全和完善为农服务网络,不断提升服务“三农”水平,建设惠农中心1个,建设基层惠农服务站5个,新建“庄稼医院”1个,新增土地服务面积10000亩。为农民提供代耕代种、农机服务、农资直供、病虫害防治和农技培训等社会化服务。
(四)继续强化供销社转型项目建设
2019年,结合全县供销社实际,规划报送了“现代商贸综合服务体项目”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工程项目”。现代商贸综合服务体项目主要内容是建设全县专业性物流配送基地,采用现代标准化的物流设施和先进的物流管理及信息处理技术,实现物流配送的扩展升级。农业社会化服务工程项目主要内容是培育发展中药材、香菇及小杂粮种植龙头企业,促进全县种植业扩面升级。2020年,要加快项目落实,争取落地生根,为绿色沁源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五)继续做好职工养老金收缴补贴工作
充分重视职工养老金问题,认真解决企业职工垫交养老金等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完善全系统企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收缴办法,推进养老金等遗留问题的逐步解决,减轻信访维稳压力。
(一)继续加强农村电商网络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