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山西省政府  |   长治市政府 今天是

热点查询:长治沁源旅游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农业资源和生态保护补助资金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保存为word 打印 关闭
索引号000014349/2023-66224
发文字号 发文时间2023-12-26
发文机关沁源县农业农村局 主题词
标题沁源县2023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主题分类农业林业水利 发布日期2023-12-26

沁源县2023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时间:2023-12-26       大    中    小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加快推进秸秆养畜、建立健全秸秆农业废弃物收集利用处理体系等部署要求,全面推进我县2023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以就地消纳、能量循环、综合利用为主线,推进农作物秸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利用,提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基本实现农作物秸秆全域全量化综合利用,保护和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将秸秆综合利用与地膜科学使用回收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重点任务紧密结合,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就近、农用优先、多措并举”的原则,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促进区域秸秆全量化利用为目标,以秸秆“五化”综合利用为主要途径、培育壮大秸秆综合利用市场主体、加强秸秆资源台账建设、探索建立可推广、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模式和高效利用机制,形成全县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产业化发展格局,不断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二、工作目标

通过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继续巩固秸秆综合利用建设成果,通过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等利用,确保2023年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加强农作物秸秆资源台账建设,培育1--2个社会化秸秆综合利用和收储运市场主体,梳理完善秸秆综合利用优惠政策,形成秸秆综合利用政策清单;通过秸秆“五化”综合利用,总结提炼区域性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模式和路径,不断提升全县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建立完善全县秸秆综合利用政策配套体系、技术服务体系、长效监管体系、秸秆收储运四大体系,基本形成秸秆综合利用长效运管机制和产业化发展格局。

三、基本原则

1市场导向、政府扶持秸秆综合利用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农民积极参与的长效机制。制定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加大政府引导和扶持力度。激发秸秆还田、离田、加工利用等环节市场主体活力,打通利益链,形成产业链,调动全社会参与积极性,实现多方共赢。

2农用优先、多元利用秸秆综合利用必须坚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因地制宜、多元利用,科学确定秸秆综合利用的结构和方式,突出秸秆肥料化和饲料化利用,在满足农业和畜牧业需求的基础上,统筹兼顾、合理引导秸秆燃料化、原料化等综合利用,不断拓展利用领域,提高综合利用效益。

3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秸秆综合利用要坚持全域推进、全量利用,要根据当地种植业、养殖业特点和秸秆资源的数量、品种,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选择适宜的综合利用方式,扶持重点企业,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

4完善体系、长效运行。要逐步建立完善秸秆综合利用政策配套体系、技术服务体系、长效监管体系和秸秆收储运等四大体系,重点围绕秸秆收储运和综合利用能力提升,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组织,构建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

四、重点任务

1年度实施方案各乡(镇)要结合今年本区域农业生产实际,加强对秸秆综合利用总体规划,制定2023年度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根据本区域内不同耕地、不同作物,明确秸秆利用途径和利用模式,以实现本区域秸秆资源全量化利用,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为目标。明确细化目标任务,技术措施和保障措施,确保圆满完成年度工作目标。各乡(镇)于8月20日前制定本区域实施方案,12月1日前报送年度工作总结。

2建立秸秆资源台账。秸秆资源台账是各级生态文明考核的重要数据支撑。在连续4年开展秸秆资源台账建设的同时,各乡(镇)要针对今年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尽快开展当地秸秆资源现状调查,全面摸清农作物秸秆的产生量,及今年计划还田量、离田利用量等基础数据,参考更新后的秸秆草谷比和可收集系数,摸清本区域秸秆资源底数,掌握利用情况,为政府制定秸秆综合利用政策、规划布局和产业发展等提供数据支撑。

3、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各乡(镇)要积极培育秸秆收储运等市场化主体,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种养大户等构建全域全覆盖的秸秆收储体系,逐步形成市场化的秸秆收储和供应能力,打通秸秆离田利用途径。建设秸秆储存规范化场所,配备秸秆收储运专业化装备,形成商品化秸秆收储和利用能力,提高就地就近综合利用水平。以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等利用为重点,支持一批秸秆综合利用龙头企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加快推进区域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结构优化和提质增效,提升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水平。

五、主要技术模式

1、秸秆肥料化利用。因地制宜示范推广秸秆科学还田适用技术,充分考虑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控、农民实施意愿等因素,分区域、分作物示范推广深耕翻埋、碎混、堆沤腐熟等秸秆还田技术模式,形成适应机械化生产、助力后茬作物稳产优质的秸秆还田规程。针对秸秆还田技术的薄弱环节,组织优势力量开展联合攻关,形成农机农艺一体化综合技术解决方案。结合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行动,鼓励和支持大型畜禽场或有机肥生产企业购置秸秆处理和生产有机肥装备,建设秸秆粪污有机肥生产线,扩大秸秆生产有机肥消纳量。

2、秸秆饲料化利用。积极推进“粮改饲”,发展种植青贮玉米品种,推进生物菌剂、酶制剂、饲料加工机械等应用,加快秸秆青(黄)贮、颗粒、膨化、微贮等技术产业化,促进秸秆饲料转化增值,提升秸秆在种养循环中的纽带作用,壮大秸秆养畜产业,鼓励畜禽养殖场(户)、饲料加工企业利用秸秆生产优质饲料,提升秸秆饲料供给能力。

3、秸秆燃料化利用加强秸秆等农林废弃物生物质能利用,已成为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重要途径。围绕全县清洁取暖,建设生物质锅炉供暖,逐步优化农村能源结构。

4、秸秆基料化利用。大力发展以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生产食用菌基质、育苗基质、栽培基质等,用于菌菇生产、集约化育苗、无土栽培、改良土壤等。鼓励发展以秸秆为主要原料的造纸、新型建材、复合材料、降解膜、餐具等加工产业,延伸秸秆利用产业链条,提高秸秆高值化、产业化利用水平。

5、推进收储运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以需求为引导、利益为纽带、企业为龙头、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骨干,政府推动、农户参与、市场化运作、多模式互为补充的秸秆收集储运服务体系。支持发展秸秆收储大户,壮大秸秆经纪人队伍,提供秸秆收集储运综合服务。鼓励发展农作物联合收获、打捆压块和储存运输全程机械化。

六、保障措施

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是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促进促进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加快农业绿色发展,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各乡(镇)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突出工作重点,强化组织保障,全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人民政府是秸秆综合利用的责任主体。要切实提高认识,落实秸秆综合利用主体责任,将秸秆综合利用由部门行动上升为政府行为,形成工作合力,统筹协调做好相关工作,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教育培训,确保秸秆综合利用年度目标顺利完成。

2强化政策配套。要加大秸秆综合利用财政投入,将秸秆还田、打捆、青贮等机械纳入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范围,加大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及相关收储运的补贴力度;按照农业利用优先的原则,对开展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利用的专业合作社或企业进行财政补贴,进一步完善促进秸秆综合利用的相关政策、配套措施,不断拓宽秸秆综合利用投资渠道。培育一批秸秆收储运社会化服务组织,实现秸秆收储运的专业化和市场化。

3、加强宣传培训。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等途径,采取面向基层、贴近农民、生动活泼的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宣传秸秆综合利用重要意义、法规政策、技术普及、典型案例等,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营造“综合利用利国利民,资源节约保护环境”的浓厚舆论氛围。

4、强化服务体系。推广适合本地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模式,鼓励企业积极开发引进实用的秸秆收集、储运、利用技术工艺和装备,提升综合利用水平,积极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试验示范,创建示范基地,做好示范样板,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5、建立长效机制。秸秆综合利用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综合利用与长效管理、治标与治本同步推进,建立一套长效管理机制。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已列入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目标考核,必须加强对该项工作的考核力度,各级政府要成立专项工作督查组,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办法对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对督查情况进行通报,切实推动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为全面完成今年的秸秆综合利用任务打下坚实基础。